close
Day2

鄉先生(Vicky)一路興奮的像個孩子,一上車就睡著,實在是。



旁邊有看似很厲害的商場,有海盜船、飛龍...超想進去玩的,這個巨型地球和機場是隔壁的不知所以然。


抵達目的地後也過中午了,要吃飽飯才有力氣幹活,因此首要工作便是先填飽我們的肚子。


兩排桌子靠牆,中間還有很大的空位,又讓我想起可以帶團体的空間...|||走到哪都想到這個,連蜜月都不放過。

我的精神還放在帶團体、裝害羞和不停的咔擦快門,但老實說這湯的味道還不錯,不會太重鹹。

這是我再度吃到完整的一條魚當正餐,看起來有點誇張,一整條鱒魚正舒服的躺在一堆炸薯條上,周圍的是帶有苦味的生菜們,
魚的肉質很實在,只是刺很多,邊吃還要邊考驗眼力。



用完餐,步行至第一個景點,看到城門和城堡,城堡現今已成了博物館,我們抵達時它已過了參觀時間。
路上景色很美,有倒影的湖泊+秋天多層次色彩的樹木,這不是在童話故事中才會出現的景色嗎?我真是幸福,能親眼目睹捷克秋天的美麗。





穿越帖契城門,便到了我們的第一站-摩拉維亞的古城-帖契(Telč)小鎮。
13世紀的經商貿易重鎮,現在看到的建築,全是在大火後以相同設計重建,於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
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即為保護這些具有特色與價值的財產,好處即是帶來顯著的觀光收入,又可獲得國際提供的專業技術與資金支援,
對一個國家或是小城鎮而言無嘗不是件好事,然辛苦的地方在於,家裡房屋漏水不能自己修,需向聯合國提報,再等他們派員評估修理,
就站在一個家裡漏水民眾的立場來看,這可不是件好事!就連路上石塊壞了,也要找一塊相同的石塊填補進去才行,
在這裡,修路工可不是件輕鬆的差事。
台灣金瓜石差點就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,就差在我們的攤販與釘死的招牌太多,破壞了金瓜石的自然美感。


在帖契薩哈利亞修廣場停留了一陣子,欣賞眼前這些五顏六色併列的房屋,各具特色,我好喜歡這樣色彩豐富的設計,
而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61號小屋,當地人稱聖人之屋,以黑白立體泥灰彩繪,是當初小鎮鎮長為打造華麗宮邸,
聘請建築師設計這一棟與眾不同的房子,上頭刻的是舊約聖經的故事。
附近的商家都有賣帖契小屋的造型磁鐵哦,網路上許多到過捷克的朋友們也將此列為捷克必買的商品之一。
廣場上有一黑死病紀念柱,乃因黑死病在1346年至1350年間大肆侵襲歐洲,致約有2500萬人死亡,
為紀念逃過此一劫難而建立,故歐洲許多城市都會有此紀念柱,提醒大家不要忘記上帝的懲罰。
離開了帖契,前往住宿地點英吉夫(意思是查理的城堡,是捷克的農業重鎮),它不是一個很有名的城鎮,
因此觀光客不多,我們也只在這裡停留一晚而已,居住在這裡的人口相較於大城鎮而言少了許多,夜晚它顯得十分安靜。
這裡賣的KOH-I-NOOR筆相較於其它城鎮是最便宜的,可惜還沒到換錢的地方,而且還在保守的害羞狀態中,不敢任意放肆。



看似簡樸其實還算溫馨、乾淨,有鄉村風格的感覺。

那不是一個很詭異的畫面嗎?馬桶旁邊那個像階梯一樣的東西就是暖氣啦,它可是我們這幾天曬衣服的好幫手呢!



但是我沒有CZK,想說往後一定還有機會逛到超市,便割捨了這次機會,轉到外頭去欣賞晚上的街景,
和鄉先生玩起來裝鬼遊戲,這梗是學習先前拍照的外國人,看她玩得有趣,我們也來試試。

吃慣了清淡口味的我們,完全不能習慣這裡的重鹹。今晚我沒點他們的啤酒,就怕喝太多晚上狂跑廁所~"~

清淡的馬鈴薯反而料理的比肉與湯要好吃,也比較適合我們的口味。用餐時間在晚上6點,台灣已是凌晨1點,
平時這個時候我早就不曉得睡到哪裡去了,加上時差開始作祟,整頓晚餐是一面吃一面打瞌睡。
此時也無心和隔壁的團友聊天,我真是對不起你們夫妻,啊!

草草用完餐,也沒體力再去外頭感受夜晚的冷酷無情,電視節目講的語言也聽不懂,鄉先生只能一直看MTV台,
結果後來發現團員大多數也都轉在MTV放著,哈!洗個舒服的熱水澡後,8點多快9點就睡覺去了,晚安。
全站熱搜